三月春意料峭,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两会”期间。3日下午三点,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拉开了2016年全国两会的帷幕。两会年年开,时势各不同。往年两会期间,发展速度极快的LED产业更是成为表委员们议论的一大焦点。那么,自2013年以来的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于LED照明行业都发出了哪些声音?提出了哪些些意见和建议呢?跟着小编一起回顾下吧。
*,在近十年的巨额投资下,LED行业发展迅速,*使LED产业被贴上“暴利”的标签,导致众多企业转投LED产业或者众多大型LED企业继续扩充产能,产业规模开始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必然带来行业的调整。在过去的2015年,“寒冬论”LED行业的发展中屡屡被提及,企业倒闭见多不怪,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使得行业倒闭潮、并购潮潮潮来袭,LED企业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惨烈竞争。据光奥汇光电产业研究院院长肖志国认为,未来两到三年,中国LED产业下游将会有80%以上的工厂会倒闭或转型。
更糟糕的是,经济持续低迷,国家宏观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大,LED产品的需求疲软,企业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LED企业如何健康发展成为横亘在我们心中的一块大石。
去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梁凤仪曾指出LED行业正面临大洗牌的局面,她认为企业间新的合作模式,将会是打破单打独斗的集成创新,联合发展。
3月3日,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回答媒体提出的如何帮企业提振信心,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上表示,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把发展的重心放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热情参加国家“十三五”期间实施的工业强基工程、“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行动计划,逐步的提升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他还表示国家将搭建进一步探索、及时反映和促进解决企业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明显问题的平台,推动形成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所以,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LED企业管理者不能空喊口号,必须真切的行动起来,通过加大企业自身调整力度直面经济新常态,利用苦练内功来提升公司运行的效率和能力,带动整个行业向上发展。
用一句烂大街的话来说:这是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坏的时代。我相信,随着LED显示技术和细分市场的逐步发展,在“十三五”规划和供给侧改革的机遇下,我们LED行业定能冲破黑暗,迎来光明。
LED行业已经面临“九死一生”的局面,90%的企业将在这场淘汰赛中出局,只有10%能够存活。
现在企业间新的合作模式就是集成创新,联合发展。目前已有一些行业的成功运用此模式,效果十分可观,LED行业也将会走向此种合作方式。
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中国的有些行业尤其是LED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改观国人的印象,企业一定要加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一、推动硅衬底LED产业高质量发展列为国家战略,统筹有关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和推进;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三、加速硅衬底LED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四、强化硅衬底LED技术核心技术保护和国家标准建设;五、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引导作用。
政府有什么本事判断哪种技术有前途?某种技术本身也许先进,但它在市场上能不能成功没有一点人知道。现在都是政府说要发展什么技术,然后就大量地给钱,后的结果是什么?你看看光伏产业已成什么样了。不止光伏,现在全国都在做LED,如果这些在建的LED都建成投产,市场在啥地方?产能是不是过剩?
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很重要。企业不能只想做领头的,否则大家永远只是亮光微弱的小星星,希望用宽松的政策给大家一个抱团的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昭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凤仪
从来没有听说,生活中随处可见的LED灯竟然存在蓝光溢出问题,长期作用人眼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现在LED灯的很多企业他的生产的全部过程本身就不是一个节能的过程,应该要有一个行业的标准,来保证产品出来之后对人体不能造成伤害。
当前LED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做代工的企业生存愈发艰难,没有品牌和创新意识的企业将没有未来,只有拥有品牌和创新意识并不断为之努力的企业才能抢占市场先机。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LED产业联盟主席李旭亮
全社会用电量的20%是用于照明的,若能够将这些照明节能灯都替换成LED灯,那么照明用电就降到10%。杭州市应该尽快全力发展LED照明产业,完善现有政策,在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家庭及企业和事业单位室内照明等领域分别制定具体的推广目标和补贴政策。
增加人工照明数量、使用光源等手段以提高照度水平;教室灯具纵向排列以保证照明均匀度;使用专业的黑板灯具。同时为教室日光灯加装“无频闪电子镇流器”,保证光源是完全连续无频闪的。
全国政协委员何伟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明确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一切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智慧城市一周热点回顾|《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发布、2023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
智慧城市一周热点回顾|前三季度我国信息通信行业运行向好、华为提供智能座舱服务......
交通领域动态速览|北京首个大型客车无人驾驶车辆获准路测、杭州四区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测试应用
智慧城市要闻速览|李宁成立首个智能物流自动化仓、北京朝阳区旅游收入全市第一……
扫一扫联系我们